煤礦管理者對生命的漠視、安全員的疏忽、操作人員違章操作、井下人員違反安全規程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煤礦安全事故,但是,我國大多數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及設備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我們并不敢說,信息化做得多好多好,就可以避免礦難的發生。畢竟,礦難形成的原因太過復雜,特殊行業、管理紕漏、惟利是圖的小煤窯等等。但如果信息化做得好一點,起碼在事故發生的時候,工人們可以跑得更早一些,或者救援人員可以更快找到他們。
zui近牽動人心的事情莫過于山西王家嶺礦難,2010年以來,我國先后發生過神華駱駝山煤礦透水事故、山西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河南伊川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等多起煤礦特大安全事故。
煤礦管理者對生命的漠視、安全員的疏忽、操作人員違章操作、井下人員違反安全規程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煤礦安全事故,但是,我國大多數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及設備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監控系統四大問題
1、大部分煤礦安全監測監控設備落后及老化。
我國大規模安裝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產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或第二代煤礦監控設備。雖然已經有部分國有大中型煤礦對這些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安裝了新一代數字化的監控系統,但是,大多數煤礦還在使用老式的設備和機器,因而,會出現安全生產的隱患,如果不定期、按時進行設備的檢查和維護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經信息化改造的監控系統和新一代數字化監控系統并不能很好地適應井下環境。
我國不少煤礦監測監控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改造,并沒有考慮到井下實際情況,雖然達到了大量數據采集、實時傳輸、處理和顯示等功能,但是,其設備本身也對井下環境有著嚴格要求。例如,煤礦工作面是煤礦生產的核心所在,也是環境zui惡劣、人員和設備移動zui頻繁、事故多發的場合。然而,煤礦信息化改造采用了有線的工業以太網作為核心,即工作面監測監控信號的傳輸采用有線方式,但由于工作面是一個不斷移動的工作環境,有線傳輸的方式很難適應這種不斷移動和變化的工作現場,各種因素造成傳輸電纜損壞和扯斷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煤礦工作面采空區的監測更不可能通過有線傳輸的方式進行。
3、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
我國的*批KJ系列監控系統由多家科研單位開發,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開發的新一代數字化監控系統,也是由不同的企業和機構獨立生產的。這些產品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接口,使系統無法統一使用,造成了監測工程中的數據漏報、系統間無法正常通信等問題,導致了安全隱患的出現。
4、新的傳感器技術并沒有*應用到井下檢測中。
以瓦斯檢測為例,現有的煤礦瓦斯監測裝置多采用電化學方式,這種方式對化學元件的要求非常高。一般電化學的元件的使用壽命只有幾十小時,需要經常更換,才能保證監測信息的正確性。一旦瓦斯巡檢員沒有定期更換,就容易產生安全隱患